分享好友 技术首页 技术分类 切换频道

煤矿开采新技术措施汇编

2020-07-16 22:19250煤矿安全网

煤矿开采新技术措施汇编
                   绪       论
  一、我国煤炭资源分布
   我国是世界上煤炭产量最多的国家,2006年煤炭产量为23.5亿吨;煤炭资源丰富,全国绝大多数省市区都有不同数量的煤炭资源分布,已知的含煤面积约为55万平方公里,累计探明总储量为78223.4亿吨。仅次于俄罗斯,居世界第二位。据预测,我国煤炭资源远景储量为50592亿吨;保有储量为10025亿吨。仅次于俄罗斯、美国,居世界第三位。
   我国的三大聚煤期:石炭二叠纪、侏罗纪、第三纪。
   根据地质构造带为界,全国划分为五个聚煤区:
   1.华北聚煤区:包括山西、山东、河北、河南、甘肃、陕西、内蒙古大部、江苏北部、辽宁和吉林南部。其煤炭资源量占全国总煤炭资源量的53%。
   2.西北聚煤区:包括新疆、青海、宁夏、内蒙古西部。其煤炭资源量占全国33%。
   3.东北聚煤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东部。其煤炭资源量占全国8%。
   4.华南聚煤区:包括贵州、广西、广东、海南、湖南、湖北、重庆、江西、福建、江苏和安徽南部、四川和云南大部。其煤炭资源量占全国5.9%。
   5.滇藏聚煤区:包括西藏、青海南部、四川和云南西部。煤炭资源量占全国0.1%。
   二、煤炭资源赋存的主要特点
   1.成煤地质年代长。从早古生代至第四纪,均有煤炭沉积。具有工业价值煤层形成始于早石炭世,成煤期自老到新有:早古生代、早石炭世、早二叠世、石炭二叠纪、晚二叠世、晚三叠世、早侏罗世、中侏罗世、白垩纪、第三纪、第四纪等十一个地质年代。
   2.地质构造多,煤层赋存条件多样
   按煤层厚度分:薄煤层占17.36%,中厚煤层占37.84%,厚煤层占44.80%。按煤层倾角分:缓倾斜煤层占85.95%,倾斜煤层占10.16%,急倾斜煤层占3.89%。
   我国资源赋存特点是缺油、少气、富煤。全国石油、天然气探明储量仅占化石能源探明储量的6%,其余94%为煤炭。煤炭1000米以浅保有储量约1万亿吨,其中探明可采储量1145亿吨。煤层气35万亿立方米。按目前生产和消费水平,可以开采使用100年以上。而石油可采储量只有38亿吨,可采年限仅20年;天然气总资源量为38万立方米,探明剩余可采储量可开采37年。
   三、煤的形成
   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发现:煤是由高等植物转化而来的。
   1.成煤植物:植物分为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由低等植物形成的煤称为腐泥煤;由高等植物形成的煤称为腐植煤。目前开采主要是腐植煤。
   2.成煤作用:煤由植物经过漫长极其复杂生物化学、物理化学作用转变而成的。成煤作用分为两个阶段:泥炭化阶段、煤化阶段。
   四、成煤的必要条件
   1.植物条件:植物是成煤的原始物质。
   2.气候条件:潮湿、温暖的气候是成煤的必要条件。
   3.地理条件:发生大面积沼泽化的自然条件。
   4.地壳运动条件:地壳大幅度快速下沉。
   五、煤的工艺性质
   1.煤的工业分析:煤的工业分析是评价煤质的基本依据。包括测定煤的水分、灰分、挥发分和计算固定碳等四个项目。
   ①水分:分为内在水分和外在水分。外在水分很容易蒸发。
   ②灰分:煤燃烧后的残留物质。灰分是煤中的有害物质,灰分越高,煤质越差。按照灰分高低将煤分为六级。特低灰煤(小于5.00%)、低灰分煤(5. 01~10.00%)、低中灰煤(10.01~20.00%)、中灰分煤(20.01~30.00%)、中高灰分煤(30.01~40.00%)、高灰分煤(40.01~50.00%)。
   ③挥发分:反映煤中有机质性质,煤的变质程度。
   ④固定碳:焦渣减去灰分。
   2.粘接性:它是评价焦煤、动力煤的主要指标。包括粘接指数、胶质层最大厚度、奥-阿膨胀度。
   3.煤的发热量:单位质量的煤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按照煤的发热量高低将煤分为六级。低热值煤(8.50~12.50MJ/kg)、中低热值煤(12. 51~17.00 MJ/kg)、中热值煤(17.01~21.00MJ/kg)、中高热值煤(21.01~24.00 MJ/kg)、高热值煤(24.01~27.00MJ/kg)、特高热值煤(大于27.00MJ/kg)。
   六、最新煤炭分类国家标准:将煤炭分为14类。
   分别是:无烟煤(WY)、贫煤(PM)、贫瘦煤(PS)、瘦煤(SM)、焦煤(JM)、1/3焦煤(1/3JM)、肥煤(FM)、气肥煤(QF)、气煤(QM)、1/2中粘煤(1/2ZN)、弱粘煤(RN)、不粘煤(BN)、长焰煤(CY)、褐煤(HM)。
  七、煤层分类
  1.煤层按厚度分类
   ①薄煤层:地下开采厚度在1.3m以下,露天开采在3.5m以下的煤层。
   ②中厚煤层:地下开采厚度在1.3m~3.5m,露天在3.5m~10m的煤层。
   ③厚煤层:地下开采厚度在3.5m以上,露天在10m以上的煤层。
  2.煤层按倾角分类
   ①近水平煤层:地下开采倾角在8º以下,露天倾角在5º以下煤层。
   ②缓倾斜煤层:地下开采倾角在8º~25º,露天倾角在5º~10º煤层。
   ③倾斜煤层:地下开采倾角在25º~45º,露天倾角在10º~45º的煤层。
   ④急倾斜煤层:地下或露天开采倾角在45º 以上的煤层。
   3.煤层按稳定性分类
   ①稳定煤层:煤层厚度变化很小,变化规律明显,煤层结构简单或较简单,全区可采或基本可采的煤层。
   ②较稳定煤层:煤层厚度有一定变化,变化规律较明显,煤层结构简单至复杂,全区可采或大部分可采,可采范围内厚度变化不大的煤层。
   ③不稳定煤层:煤层厚度变化较大,变化规律不明显,煤层结构较复杂至复杂煤层。
   ④极不稳定煤层:煤层厚度变化极大,呈透镜状、鸡窝状,一般不连续,很难找出规律,可采块段分布零星的煤层。
   4.煤炭按煤的含碳量和煤化程度分类
   ⑴硬煤(含无烟煤、烟煤) ⑵褐煤 ⑶泥炭。
   ①无烟煤:含碳量90%~98%,煤化程度较高,挥发分低,密度大,燃点高,无粘结性,燃烧时多不冒烟。
   ②烟煤:含碳量75%~90%,煤化程度低于无烟煤高于褐煤,特点是挥发分产率范围宽,不结焦与强结焦均有,燃烧时有烟。
   ③褐煤:含碳量60%~75%,煤化程度低,特点是外观多为褐色,光泽暗淡,含有较高内在水分和不同数量腐植酸。
   ④泥炭:含碳量50%~60%,高等植物遗体,在沼泽中经泥炭化作用形成的一种松散富含水分的有机质堆积物。
   八、煤炭开采带来的主要问题
   1.资源有限,不可再生。
   2.开采利用过程中带来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
   3.开采与利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煤炭开采中的安全问题。
   5.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九、我国煤炭工业发展历程
   煤炭的用途:工业动力、火力发电、化学工业原料、民用燃料。
   我国煤炭开采历史悠久,距今有6800+/-150年的历史。公元前2700年黄帝时代,中国出现了早期的采矿业,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500年)煤炭成为重要商品;17世纪中叶,宋应星编著了世界上第一部记录煤炭开采的技术著作《天工开物》。1949年全国煤炭产量为0.32亿吨,2002年全国原煤产量为13.93亿吨。其中:国有重点煤矿生产7.12亿吨,国有地方煤矿生产2.63亿吨,乡镇煤矿生产4.18亿吨;2004年全国原煤产量达到19亿吨;2006年全国原煤产量达到22.5亿吨。
   我国煤


免责声明:矿库网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为了传递信息,我们转载部分内容,尊重原作者的版权。所有转载文章仅用于学习和交流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举报
收藏 0
评论 0
内蒙古首个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AI智能感知平台上线运行
近日,鄂尔多斯市国源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龙王沟煤矿成功完成内蒙古地区首个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AI智能感知平台建设,多项性能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0评论2023-07-03584

我国特厚缓倾斜煤层冲击地压超前区域精准防治技术取得新突破
日前,由中国煤科西安研究院承担顶板定向长钻孔分段水力压裂治理冲击地压工作的国家能源集团新疆公司宽沟煤矿的工作面,已安全通过了单面见方冲击危险影响区域。这标志着我国特厚缓倾斜煤层冲击地压超前区域精准防治技术取得了新的突破,填补了行业空白。国家能源集团新疆公司宽沟煤矿煤层具有特厚缓倾斜的特点,此类煤层在

0评论2023-05-111974

厚煤层绿色智能开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规划可行性论证会暨揭牌仪式举行
4月26日,厚煤层绿色智能开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规划可行性论证会暨揭牌仪式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举行。厚煤层绿色智能开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规划可行性论证会暨揭牌仪式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康红普,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法,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长葛世荣,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副校长刘波、中

0评论2023-05-051650

山西一煤层气项目日前开工
由山东省煤田地质局三队承揽实施的山西一煤层气项目日前开工。该项目设计钻探多口定向井,采用二开成井,一开下入244.5毫米表层套管,二开按照轨迹定向施工至3#、15#靶点位置,至峰峰组灰岩完井。经过前期紧张筹备和钻前井场标准化建设,项目组在开工当日即完成钻进314.00米。图为项目施工现场。

0评论2023-04-191153

采选工程 | 厚煤层错层位巷道布置采全厚采煤法1:理论创新与工程应用
我国煤矿开采以地下即井工矿为主,占比约90%。地下开采方式又以1706年诞生在英国的长壁式开采体系为主,该体系在全世界应用已有300余年,在我国应用也有半个多世纪。长壁式开采体系的技术特征包括工作面两侧至少各有一条回采巷道、工作面之间留设保护煤柱、采场矿山压力显现剧烈。在我国长壁体系的应用中,巷道布置与煤柱留

0评论2023-03-162098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勘查研究总院中深层煤层气水平井施工取得重大突破
近日,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勘查研究总院成功实施山西省左权西区块首口中深层煤层气水平井超大规模极限压裂施工作业。该井累计完成8段24簇压裂,累计加砂量超2900立方米,注入液量超27000立方米,平均排量超19立方米/分钟,是沁水盆地东缘目前在极寒天气下成功实施的超大规模水平井压裂之最。该井压裂作业的成功实施对该区探索

0评论2023-03-132859

中国煤科西安研究院助力山西省推动深部多煤层煤层气规模发展
近日,中国煤炭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成功揭榜山西省科技重大专项揭榜挂帅项目“深部煤层气多煤层水平井共采技术研究”。目前,西安研究院已完成与山西省科技厅、项目需求单位的三方合作计划任务书签订,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实施。山西省科技重

0评论2022-07-196280

中国煤科西安研究院承担的淮北芦岭煤矿分段压裂水平井地面煤层气抽采示范工程成功实现长距离水平段远端对接
6月20日7点28分,伴随着直井井口水柱的快速冲出,中国煤炭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承担的“芦岭煤矿分段压裂水平井地面煤层气抽采示范工程(四期)”项目按设计完成了水平段钻进,并与排采直井成功对接。该井钻井深度2150米,水平段钻进长度12

0评论2022-07-1217290

中国煤科西安院|碎软煤层井下长距离定点密闭取芯技术取得新突破
近日,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与淮河能源集团合作,在潘一东煤矿井下成功试验了碎软煤层长距离定点密闭取芯技术与装备,煤样封装严密,现场解吸量高达3600 ml,煤样质量达到1.1 kg,取得了碎软煤层井下长距离定点密闭取芯技术新突破,实现了国内碎软煤层定点封装取样零的突破。

0评论2021-10-2948